当然了,祖大寿亲自来一趟,也不光是为了向杨振通报满鞑子国内的这些消息。
所以,两个人的话题很快就又转到了接下来辽西辽东的战局布置上面。
祖大寿问道:“老夫听说,朝廷叫你开镇旅顺口,要你执行东攻西守之方略?”
自从洪承畴以蓟辽督师的身份出关北上,移驻宁远城以后,朝堂上对于辽东战事的各种安排,就开始陆陆续续地传到松锦军前了。
这些安排,根本瞒不住祖大寿这样的人物,而且也没有必要去瞒他了。
因此,杨振开诚布公地对他答道:“没错。这正是小子对天子提出的建议。关外的局面,非如此则不足以扭转。我们若只是止步于辽西,则将始终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。”
祖大寿听了这话,重重地点了点头。
对于杨振所说的这个情况,他在山海关外这么多年,又岂会一点没有洞察?
只是以前,他从来也没有敢于这样设想过,可以从辽西派出一支兵马横渡辽海,深入敌后打下复州,打下金州,最后夺取旅顺口。
他从来没有想过辽东的仗可以这样打,而且直到现在他也不相信这个事情真的能成功。
当然了,祖大寿心里知道,类似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。
早在天启年间的时候,的确有人这么干过一回,那个人叫毛文龙。
可是,毛文龙后来是什么下场呢?曾经煊赫一时的东江镇又在哪里?
而且即便没有毛文龙没死,东江镇没有败亡,若叫祖大寿率军去海对面的敌后作战,他也没绝不会去。
因为他的家族及其麾下部将们的产业,都在辽西,都在关宁松锦这一带。
他是辽西目前这个局面下的既得利益者,又岂能舍弃了眼前的这一切,而奔向完全不可预测的大海对岸?
所以,即使他曾经一度想到过可不可以在敌后开辟新的战场,以便减轻辽西防御的压力,那也只是一闪念而已。
谁去都可以,反正他的辽东军不会去。
祖大寿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,久而久之,绕到敌后另辟战场的战略,也就渐渐从他的视野之中彻底消失了。
然而让他意外的是,这个屡屡给他“惊喜”的杨振,竟然在最得皇帝信重,最有可能取代自己的时候,主动向皇帝提出了要率部移防到金州旅顺去的建议!
对祖大寿来说,杨振移防到所谓金海镇去这件事,比起崇祯皇帝封他为锦义伯,更让他感到由衷的高兴。
祖大寿在锦州城中眼睁睁地看着杨振立下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战功,快速地崛起于自己的身边,这让他充满了对未来的焦虑。
崇祯十二年十月里满鞑子大军围攻松山城的时候,松山城北边不远的锦州城,还有松山城南边不远的杏山城,皆有重兵驻守,但却没有一兵一卒前去救援松山城。
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奇怪的局面,可以说,就与祖大寿本人及其麾下诸多部将的这种复杂心态直接相关。
他们自己不想跟满鞑子的大军死磕,同时也不希望别人在与满鞑子的死磕中取得胜利。
杨振要是再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打了胜仗,叫他们这些人情何以堪,叫他们如何对天子,对朝堂,对天下人,尤其是辽东父老交代?
且不说杨振及其部将们会不会取代他们,朝廷会不会问罪他们了,就光是杨振打了胜仗之后有可能得到的封赏,就足以叫他们如坐针毡了。
辽西一共就那么大点地方,若是再分出几个城池给杨振,他们还混个什么劲儿呢?
所以,当满鞑子大军围攻松山的时候,这些人干脆袖手旁观,都在坐等着松山城破的消息传来。
然而杨振的应对再一次把他们惊得目瞪口呆。
在松山城已经被重兵围困的情形之下,这个杨振竟然还敢派出主力人马,出城去打满鞑军队的伏击。
从那以后,杨振接二连三搞出来的各种天马行空的打法,更是让他们这些人事后觉得匪夷所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