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起来,绘制成了地形图。
甚至淮国绘制的楚国地图比之楚国自己的都要清晰。
淮公王骐即位十一载,秋,淮公于淮安城外祭天,拜孙武为上将军、上卿,统帅淮国大军,拜伍子胥为军师祭酒,两人统率五万精锐三万民夫,号称二十万大军,攻楚。
淮公进攻楚国并不容易,淮国在大江下游,进攻楚国就是逆水行舟,非常不便。在决定攻伐楚国之后,淮国就已经派人通知仲国和蔡国联合江国、黄国,一起出兵。
楚国对于淮国的进攻,非常愤怒,楚王立刻就命令守军将淮国挡下,另一边则是诏令封君以及国中大军汇聚准备应对淮国的进攻。
此番淮国可谓尽起国中精锐,庆忌徐戎为先锋攻伐楚国。
淮国准备已久,一旦发动攻击,就如同天崩一般,瞬间就将楚国边境守军击溃,大军如同潮水一般进入楚国。
一路之上,淮军势若破竹,楚军连战连败,不得不在关隘处防守,不敢再与淮国野战。
看到这种情况后,孙武当即让大军登陆,并且改为向南进攻。
伍子胥很是疑惑:「淮军有水军之利,并且水运粮草便利,为何要舍舟陆战?」
孙武说道:「用兵之道,最忌被敌人预判,所以要出其不意,兵贵神速。应当走敌人预料不到的路,攻其不备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。」
「淮国水师虽然强大,但是楚国早就知晓,定然有应对之策,比如在河道之中打入木桩,而且水军逆流而上,速度迟缓,楚军必然早有应对。此时再攻,即便是获胜,淮军伤亡同样不小,更为关键的是淮国失去了时间优势。」
「这就给了楚国足够的时间来征召大军,时间拖得越久,我们面对的楚国兵力就越多。」
伍子胥很是认同,当即伍子胥就和孙武两人兵分两路。
孙武挑选三千五百藤甲军精锐,以庆忌为先锋,走陆路进攻,而为防止楚国发现,伍子胥依旧统帅水军继续攻楚。
另一边仲、蔡、黄、江四国集合三万大军,攻打楚国。淮国与四国联盟,兵分三路攻楚。
楚王只得派出一支偏师抵御四国联盟,另一边则是命人在大江之上层层布防,应对淮国水军,对于孙武率领的三千五百人根本不怎么在意。